E星体育伴随移动终端的普及和碎片时间的增多,人们越来越多利用移动终端新闻APP来获取实时资讯。这种新型的信息获取渠道对传统新闻传播方式造成了很大冲击,作为一种新兴的新闻信息载体,众多门户网站、传统媒体以及互联网巨头也如雨后春笋般在其平台上进行数字化延伸,竞争日渐白热化。然而手机新闻APP现阶段还并未形成成熟的盈利模式,媒介影响力尚未成型,其发展态势还比较模糊,未来前景仍备受争议。本文以澎湃新闻APP为例,从目标战略定位、信息生产聚合、界面外观设计、受众交互体验的角度出发,对移动互联时代手机新闻APP目前发展路径进行分析以期对其有一个更加立体化的认知,并通过研究发现手机新闻APP客户端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对未来手机新闻客户端的发展和研究提供一定参考意义。
麦克卢汉在表述其观点“媒介即讯息”时认为,任何媒介的内容都是另一种媒介。一种新媒介技术的问世之所以迅速让另一种甚至多种媒介技术“淘汰”,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其他的媒介成了该媒介的内容,而该媒介又满足了人类日益变化的需求。手机媒体正是这样一种能够全方位融合媒体技术和传播内容的新兴媒体,而在此基础之上衍生出的各种附属应用更是赋予信息时代新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E星体育,时间已日渐被切割成碎片。在移动互联网成为主流之后,越来越多的人要求对信息的获取不再停留在某一个时间某一个地点,而手机无疑满足了人们这一需求。据2015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1]显示, 截至2015年6 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 5.94 亿,较2014 年底增加 3679 万人,人群占比进一步提升,由2014 年12月的85.8% 提至88.9%,增长3.1个百分点,是继手机网民规模在2014年首次超越PC网民规模后又一次新飞跃。
资料来源:CNNIC《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年7月
由于巨大的市场潜力,移动应用日益成为手机产业链中致胜的战略新高地。在2014年6月的手机新闻APP使用情况调查中,使用手机新闻客户端已超过一年时间的网民占59.49%,其中19.83%使用时间已足足两年以上,目前新闻客户端在中国手机网民中渗透率已达53.42%[2],可见其作为移动互联网中的新型手机资讯平台正在迅速壮大,逐步形成与“微博微信手机社交媒体”“手机搜索引擎浏览器”[3]三雄割据的局面。
手机新闻APP就目前而言还处于发展阶段,机制不完善,但随着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学界对于手机新闻APP客户端的研究文献也是与日俱增。在中国知网指数分析中,以手机新闻客户端为检索主题,可以看到从2005年至2014年关于手机新闻APP的文献发文量逐年上升,2005至2011年发文量还处于个位数阶段,到2012年开始有所上升,2013年后的学术关注度明显提升,尤其是2014年关于手机新闻客户端的文献发文量就达128篇,这与新闻APP在我国蓬勃兴起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发表文献主要讨论以下几种主题:一、手机新闻APP客户端的使用情况及影响力分析,如《2012年移动新媒体新闻客户端影响力研究一一以我国报纸类手机新闻客户端为例》《手机新闻客户端使用情况调查》等采用问卷调查和文本分析等方法对手机新闻客户端的使用情况、普及率和影响力做了数据分析,评估其发展潜力;二、新闻APP兴起原因及未来走向分析,如《手机新闻客户端何以“割据”新媒体》《手机新闻客户端“使用与满足”研究》等都为新闻APP近几年来的发展原因和趋势作了相应分析;三、新闻APP商业模式研究,如《如何从手机新闻客户端掘金———北京云端读报和豆瓣 FM 盈利模式启示录》《网易新闻客户端打通支付,铺路商业化》等从经济学角度剖析了手机新闻客户端如何盈利,在市场营销领域开辟了新研究路径;四、手机新闻APP对比研究,比较其优劣,如《简析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APP的竞争》《门户网站手机新闻客户端对比分析——以腾讯、网易、搜狐、新浪为例》从多重视角来看目前火爆手机新闻客户端的特点及优劣;五、还有部分文章讨论的是涉及手机新闻APP相关内容的媒介融合和报道倾向分析,如《媒介融合下的新闻客户端之争》《媒介生态视阈下移动终端新闻类APP的媒介倾向性分析》等。
随着手机新闻APP的兴起,目前这一研究领域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本文将以上市不到半年便在中国年度新锐榜颁奖盛典中荣获“年度传媒之新媒体”殊荣的澎湃新闻手机新闻APP客户端为例,挖掘其在短时间内引爆关注度的深层次原因及发展态势,以求对手机新闻APP的研究有所增补。
伴随市场竞争力的加剧,目前众多媒体纷纷进行数字化延伸,而手机新闻平台的出现无疑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新闻客户端开始走进大众视野。移动终端新闻APP凭借其方便和快速将人们的注意力从传统媒体转移至所谓的“第五媒体”手机上,而移动新闻阅读也开始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一种基础性服务。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称,2015年通过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接入互联网的比例均有下降,手机作为网民主要上网终端的趋势进一步明显;而网络新闻作为信息获取类重要应用,使用率仅次于即时通信,新闻APP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如何才能拥有更多用户成为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而要分下这一块大蛋糕,对发展路径的注重必不可少。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如下: 1、从澎湃新闻APP的目标战略定位、信息生产聚合、界面外观设计、受众交互体验的角度考察现今特色新闻客户端的发展路径及缺陷;2、提出手机新闻APP未来发展的启示和建议。研究这些问题的目的在于从新兴手机新闻APP客户端出发考察并扩充手机新闻APP的特色开发;同时了解手机新闻APP当前现状也能为其发展提供借鉴与思考。
本文将主要采用定性研究方法考察分析手机新闻APP客户端当前发展路径。首先搜集整理以往相关文献,在手机新闻APP客户端基本特点等方面有一个全面整体认识,对澎湃手机新闻客户端进行案例分析,发掘澎湃手机新闻APP上与众不同的对比优势,探讨手机新闻APP的发展突围路径。
中国于1994年4月20日通过64K国际专线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这一事件国内互联网时代的发端处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4]。 在20年时间里,中国互联网从边缘失语到奋起直追,时至今日,移动互联网俨然成为互联网时代发展的新趋势。新闻 APP即新闻客户端,提供报纸订阅、新闻资讯获取、休闲服务等功能,支持离线下载的阅读等,满足多层次用户的需求,而这也是手机新闻APP区别于传统新闻传播途径的新形势[5]。新闻客户端按照内容产生方式可分为UGC、PGC、AAC 三类:UGC是以用户生成内容为主的新闻客户端,如果壳,知乎等;PGC是指专业人士产生内容的新闻客户端,这也是目前国内大部分新闻APP所采用的运行模式,相比UGC,PGC能够从更专业权威的视角推送和解读新闻,信息源相对来说也更为可靠E星体育,腾讯,网易,搜狐,南方周末等都是PGC的代表;AAC则是依靠算法生成内容的新闻APP,这种依靠算法与个性内容聚合的新闻计算方式在未来也必将成为一大流行趋势,典型代表有“今日头条”[6]。目前,手机新闻APP主流分类方式还是按照其媒体性质进行分类:第一类是传统媒体手机新闻APP,这种模式是传统媒体应对移动数字化所推出的独立应用,依托自身深厚的信息资源,通过对繁杂信息的筛选与加工形成客户端的主要内容;第二类也是手机新闻APP市场的主力军——门户网站,这类客户端一般信息量大,在报道方式上也更能贴近网民们的喜好;第三类则是新闻聚合类APP,这类手机新闻客户端是由提供移动化阅读的第三方技术团队开发完成的,其优势“在于应用灵活度高、信息整合能力强,通过APP应用来聚合用户,整合内容资源或利用其他网站的公开接口调用这些网站的新闻内容进行编辑排版提供给用户[7]”;第四类则是垂直媒体类手机新闻APP,操作更为专业具体,由于垂直媒体的专业性特点,读者的针对性也更强,在此类媒体上投放的定向广告也更具成效。
一般来说,手机新闻APP有以下特点:一、新闻传播及时迅速,可以超越时空限制,随时随地浏览新闻;二、个人定制,互动性强,用户获取新闻资讯的行为变得更加个性化,同时评论与分享使得用户体验参与新闻增值活动;三、继承新媒体非线性的传播方式,同时又是多媒体融合的绝佳体现,新闻呈现方式各式各样,不再单调呆板。
“澎湃新闻”是上海报业集团改革后公布的第一个成果,立志成为“中国时政第一品牌”,上线中国年度新锐榜颁奖盛典中荣获“年度传媒之新媒体”殊荣[8]。澎湃新闻网页、Wap、手机App,微信微博公众平台等多款澎湃产品和一系列新媒体平台于2014年7月22日同时上线。当日,“澎湃新闻”多个平台同时发布了澎湃 CEO 邱兵撰写的题为《我心澎湃如昨》的发刊词,结合互联网技术创新和新闻价值传承,同时以一篇题为“韩媒称习赠朴槿惠 DVD,其中收有歌曲”的报道进入公众视野,又因《令政策的平陆往事》一文在社交网络上被火热转载,“澎湃”顿时声名鹊起。
原搜狐总编辑刘春在其微博曾评论道:“澎湃新闻最近的火爆仍然来自公共账号来自移动端的转发传播,澎湃的未来在 APP 在移动端。”同样,“澎湃新闻”在自我介绍中也这样写道:“如果你是时政爱好者,那么你安装一个澎湃新闻客户端就够了。”由此可见,“澎湃新闻”手机APP客户端将会成为澎湃对接移动互联网的最主要产品及平台。信息膨胀的时代,信息检索尤为容易,但要获得高质量的新闻却变得尤为困难,“内容为王”当道依旧。“澎湃新闻”客户端包括时事、财经、思想和生活以及5月新开辟栏目“问吧”,其中时事栏目包括舆论场,打虎记、一号专案、知食分子、花边数据等22个子专题平台;经济栏目设有财经上下游、10%公司、澎湃商学院等8个子专题平台;思想栏目设有翻书党、请讲、私家历史、文化课等10个子专题;生活栏目通过戏、私·奔、私家地理、澎湃联播等7个精品子专题开辟小众化道路;新型问答社区“问吧”由名人和达人开设话题弥补前期社交互动的缺陷[9]。利用手机APP的空间折叠和标签体系E星体育,严格把关内容输出质量,“澎湃”在不到半年时间下载量已破千万。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递的速度不可估量,在激烈竞争的手机新闻APP市场上,如何规避同质化的风险,清晰的目标战略定位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澎湃新闻”定位于时政新闻领域,目标是立志成为中国第一时政品牌,实现路径是互联网技术创新与新闻价值传承的结合,它是中国国内首家主打时政与思想的新闻平台,生产并聚合中文互联网世界最优质的时政思想类内容,其鲜明定位让“澎湃新闻”和其他新闻类产品设置区隔开来。同时,与其他新闻APP相比,从澎湃新闻 CEO 邱兵带有强烈理想主义色彩创刊词《我心澎湃如昨》发表,“澎湃新闻”上线之始便被贴上了理想主义标签。借助媒体报道转载和社交媒体分享机制,“澎湃”情怀得以迅速复制扩散,不管理解与否,在信息膨胀泛滥的今天,读者更愿意用理想主义来形容这个刚刚面世的新闻产品,而在这中间,澎湃的目标战略理念已深深嵌入人心。而如“澎湃新闻”这般,在准确定位目标战略和市场后,“借助新媒体技术更好地发展内容生产力,既可以实现严肃新闻的数字化回归,又能够满足海量阅读的信息需求[10]”,这也是现今传统媒体实现成功转型应当学习和探索的重中之重。
在信息爆炸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澎湃新闻”打破了传统媒体组织陈旧的组织架构,引入新媒体式的项目团队制度,各个栏目组都是独立运营,同时整个架构呈现扁平式、开放式特点,此结构更能适应互联网时代对信息快速反应的要求。澎湃新闻“思想市场”栏目编辑、记者李丹曾说:“澎湃新闻一共有40多个子栏目E星体育,每个栏目都由一个小组运营,每组的人员也都相对固定,各小组会每天一起开会,商量选题,有时还会对选题协同操作,做成大的专题报道[11]。”可见“澎湃新闻”对内容生产聚合的重视度。
作为中国首个主打时政与思想的新闻客户端产品,在澎湃新闻APP中主要围绕政治展开,品牌栏目“打虎记”“舆论场”“知食分子”都是站在时政前沿解读最新时政风向。“内容网络是随需而变的网络,很可能率先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出现。在下一代互联网的架构向内容网络迁移的过程中,作为内容门户的传统媒体有望成为弄潮儿[12]。”澎湃新闻采编团队的很多成员来自《东方早报》等传统媒体,其视角和深度显然是现下UGC平台人员所不可企及的,这也为澎湃新闻APP客户端的顺利推广增加了又一个筹码。此外,在满足读者对政治的关心与好奇之时,澎湃同样注重政见和思想,除开强调自己的采编团队外,澎湃新闻有包括梁文道、张悦然、叶兆言、莱布雷西特等各个领域的知名学者、作家开设个人言论专栏,透过理性的探讨和思辨为澎湃新闻贡献更为优质的内容。
“APP的普及,将进一步促进网络中的分权;人不再仅是媒体受众, 还将成为网络节点[13]”,随着网络使用的碎片化,受众细分及注重用户体验已经成为各大新闻客户端的制胜法宝。
第一,在界面设计上,澎湃新闻APP的设计界面简约大气,主界面每条新闻都以大幅头图和宋体文字组合进行编排,中间穿插热点新闻。在效果上读者可以向左右两侧滑动,能提取侧边菜单即可分条目查看新闻,界面切换附带的折叠动画,呈现出赏心悦目的视觉效果。第二,在内容架构上,与传统新闻APP臃肿繁杂的叠加设计相比,澎湃新闻APP更为清晰简洁。用户可以订阅管理喜爱栏目,实现了千人千面的个性化首页。第三,在功能互动创新上,澎湃新闻客户端首创新闻追问、新闻跟踪功能,APP用户可以针对每一条新闻提出自己的任何疑问并获得其他用户的解答,并看到优质追问与回答;同时新闻跟踪的功能宣示拒绝烂尾新闻,通过新闻跟踪按钮轻松跟踪新闻,系统还会通过标签关键词自动将新的进展报道推送至每一位用户的跟踪中心,以便对新闻进行更深入的挖掘。此外,澎湃新闻APP客户端提供了最为便利的分享功能,每一篇文章的结尾和页面下方固定位置设置分享按钮,手机用户可轻松便捷地将喜爱的新闻资讯分享到社交媒体中,产生二次传播效应。第四,为了满足用户的阅读需求,开设“问吧”实现与名人的有效互动。第五,基本功能设有阅读流量控制,新闻推送,夜间模式,离线缓存,用户反馈等功能按钮,从2.0开始更加注重用户体验,新增字体设置功能,让每一位手机用户的阅读体验更加顺畅舒服。
“澎湃新闻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骨子里流淌的却是传统媒体的血液[14]”,出身于传统媒体既是澎湃的优势也是澎湃的劣势,虽然在内容质量上保证了深度与品质,但是在习惯了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节奏、话语表述方式和文本叙事模式”,这也是诸多传统媒体试水移动终端新闻APP时会产生的水土不服问题,如何在新闻APP市场上运筹帷幄对于各类媒体平台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当前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打破了传统媒体和PC网络构筑的传播环境,多样化信息传播环境被催生。手机新闻APP必须要有互联网思维,重视信息传播渠道和空间资源的场景构建[15]。而场景构建又可以从三个维度入手: 满足欲望、 响应需求、创造价值,即人性、社会和文化三个层面[16]E星体育。手机新闻客户端只有满足用户的阅读欲望及信息消费需求,最大程度上减少认知不确定性,优质的内容还要搭配优质的信息渠道,才能在空间上最大限度占领信息资源高地。
信息时代,内容为王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但是随着人们碎片化时间的增多,对依附于手机的新闻APP来说,用户对于新闻内容基本属于“快消化”,这就要求新闻APP客户端的内容不仅要精,在某些阅读部分,内容还要简。以“澎湃新闻”为例, “打虎记”、“”“舆论场”的内容堪称精品,但是又存在内容过于严肃,篇幅冗长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移动阅读体验。许多手机新闻APP内容生产量大,虽板块清晰,但每个板块上的内容还是给一些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新闻的受众一种“信息轰炸”之感,这就有可能导致一部分受众放弃阅读,而一旦受众流失,便很难挽回,损失不可估量。移动互联时代可根据移动阅读的特点开发专属移动端阅读的版本,与PC端相结合,让用户可以自行选择,同时借鉴各类新闻APP的推送方式,制定最优方案。以用户为中心,更关注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及心理特征。移动互联时代的新兴手机新闻APP,内容要有深度与广度,用户体验上更要有适宜的温度。
“一个独立APP开发成本在17000—27000美元[17]”,开发成本并不是小数目,尤其是新闻客户端的数据分析及发布推送十分复杂,费用更甚。澎湃在前期已投入三到四亿元的巨额资金,据相关报道称,后期澎湃将“通过海量内容交换海量受众,以广告作为主要盈利模式[18]”。这种最终还是要将受众出卖给广告主的做法会不会对日后澎湃新闻的用户量有所侵蚀目前不得而知,但翻看以往手机新闻APP发展历程,此商业模式最终导致许多理想主义媒体黯然退场的事例却比比皆是。学者魏武挥一语中的:“说到底,可能还是太有钱了。真正的创业项目,哪里会上手就那么多原创内容供给。有钱烧是好事,但有节奏地烧,才是正确的[19]。” 面对移动互联时代的强烈市场反应和用户需求,如何活用资本力量又不致使用户产生反感情绪,内容输出与盈利路径势必要分工精细,归根究底,商业盈利模式顺势发展的背后还是要依靠强有力的内容支撑。如何活用移动互联时代的新媒体思维,固守新闻使命,以内容为支撑强化市场导向,发挥资本优势将会是一个强有力的推手[20]。
全球网络时代已然来临,从手机短信到手机报,再到彩信版手机报、WAP网站和现在风靡的手机新闻客户端,移动终端新闻传播的形式与类型正在不断发展,手机新闻APP也以其时效性、互动性和个性化等特征赢得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新闻APP终归是内容的竞争,因此不同类型的新闻APP更应该坚守自己的原创内容、差异化内容。
在本文中笔者以“澎湃新闻”为例对手机新闻APP进行研究,从目标战略定位、信息生产聚合、界面外观设计、受众交互体验的角度出发,对手机新闻APP发展路径作了相应分析,并就移动互联时代手机新闻APP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以期对未来发展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但是由于理论知识局限和时间关系,本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第一、对于手机新闻APP的数据及文献研究相对较少,不够全面,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科学精准。第二、由于目前手机新闻APP数量较多,笔者不能对其进行逐一研究,所以选取近来极具代表性并颇具争议的澎湃新闻客户端作为代表案例,因而结论也具一定的局限性。
手机新闻APP在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利用这一形式纷纷在其新闻领域进行数字化延伸,而对于手机新闻APP的研究相对来说集中化程度较高,研究空间还极其广泛,期待以后的学者能对这一领域有更为深刻的研究。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J].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5: 7.
[3]孙琳. 手机新闻客户端信息“私人定制”的利弊分析——以网易新闻客户端为例[J]. 现代视听, 2014, 02: 71.
[8]房廷廷. 澎湃如昨 互动为新——从澎湃新闻的互动功能看新闻客户端的发展[J]. 新闻研究导刊, 2015, 05: 117.
[9]赖倩雯. 澎湃上线一周年内部总结:我们做对和做错的事[EB/OL]. 新媒体观察, http: //
[12]刁毅刚. 《》的内容数据开放和新闻客户端战略[J]. 中国记者, 2012, 02: 120.
[15]刘旭, 杨梦莹. 解析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澎湃新闻的媒体融合之路[J]. 新闻传播, 2015, 14: 64.
[20]赵子忠, 崔卓宇. 新媒体时代时政新闻如何突围——也谈澎湃新闻的竞争策略[J]. 新闻研究导刊, 2014, 12: 12.
编者按:近期,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成为舆论热点。相比尚不熟悉互联网的老人,已经能够熟练掌握互联网应用操作的老年网民同样面临网络谣言、网络诈骗、虚假广告等陷阱,他们抵御风险的能力远低于年轻网民。…
在现代社会数字化与智能化飞速发展的当下,老年人与互联网之间的“数字鸿沟”已成为必须逾越的课题。2020年底,工信部正式印发《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