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星体育构建全球华人科学家的精神家园
栏目:公司新闻 发布时间:2024-01-18
 E星体育科学网博主史晓雷的这句感言,不仅道出了科学网的漫漫征程,也道出了280多万用户对科学网的眷眷深情。  十年,科学网以精准的定位,垂直化、专业化的发展模式,集中海内外华人科学家的集体智慧,为学科交叉发展、前沿探索创新提供交流和共享平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献计献策。  十年,科学网脚踏实地,服务科学、服务科学家,年均用户增长速度超过20%,注册用户达280多万,其中实名注册博主12万人,日均

  E星体育科学网博主史晓雷的这句感言,不仅道出了科学网的漫漫征程,也道出了280多万用户对科学网的眷眷深情。

  十年,科学网以精准的定位,垂直化、专业化的发展模式,集中海内外华人科学家的集体智慧,为学科交叉发展、前沿探索创新提供交流和共享平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献计献策。

  十年,科学网脚踏实地,服务科学、服务科学家,年均用户增长速度超过20%,注册用户达280多万,其中实名注册博主12万人,日均发博量数百篇,日均点击量100万次,稳居科学类中文网站最前列,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科教虚拟社区。

  十年,科学网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科教类新闻资讯集散中心,是上百家严肃主流新闻媒体的新闻源泉,是科学界思想火花碰撞的舞台、科学普及的原创发源地E星体育,更是凝聚共识、影响中国科技体制变革的助推剂,是以科学之眼看世界的重要窗口。

  短短十年,一家网站因何受到华人科学界的尊敬?又因何在复杂的媒体世界中简单而独特的生存?未来又将走向何方?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到了中国科学报社副总编辑兼科学网总编辑张明伟。

  作为全球最大的华人科学社区和华人科学家的精神家园,科学网在设立之初有着怎样的“初心”?

  创新而进,创新而强。在科技变革时刻改变着大众生活的今天,创新成了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而科学网的诞生就源于这样一种初心在网络上打造一个突破传统制度藩篱、改变传统信息传播方式、打破国界限制的全球华人科学社区。

  作为拥有近60年科学传播经验的科技媒体,中国科学报社深切了解科教界群体的所思所想和他们的期望与需求;我们也有责任为全球华人科学家构建一座可以坐而论道,可以推心置腹,可以激扬文字的精神家园。因此,打造一个精英化、实名制的科学网络社区,致力于全方位服务整个华人科学界与高等教育界,促进科技创新,促进学术交流,促进中国科技进步,就成为我们不变的初心。

  2006年正值中国新媒体起飞之年,报社把网站建设确立为新的战略发展方向,组建了科学网创业团队。2007年1月18日,科学网正式上线。网站上线当年,即跻身我国科技类网站前十名。

  在各类网站中,标榜大众的多,强调精英的少。对于您所提到的精英化定位,科学网是如何考虑和实现的?

  社会上各种类型的网站很多,不同的网站有不同的定位,很多网站面向大众,这非常正常。不过,百花齐放才是春,社会也需要阳春白雪型的网站。科学网精英化的定位,不是我们一厢情愿,而是由科教类群体的特性所决定的。科教类群体的成员绝大多数经过了严格的学术训练,学历职称较高,有着共同关心的学术话题。我们的目标既然是打造全球华人科学社区,社区“居民”就要有大致相同的特点,否则,“居民”的交流就会难以实现,精神上也不会产生共鸣。

  在具体实现上,博客频道的体现最为明显。一方面,我们坚持博客用户的实名审核制,设置一定的门槛,不符合基本标准的就不予通过;另一反面,在推荐博文时,也坚持学术共同体话题优先,杜绝一些意义不大的口水文。这些做法也许会带来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得到了绝大多数用户的支持和欢迎。

  在发展过程中,也有很多人说,坚持精英化不如面向大众,后者带来的社会影响也许会更大。其实,没有哪家媒体能包打天下,我们能够把高端科教工作者凝聚好、服务好就很不错了。

  要构建科学家的精神家园,就要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科学网用户能在这里得到怎样的精神享受?

  在科学网成立十周年那一天,一位博主告诉我,只有在科学网他才能说出想说的话。

  让博主说话是我们构建华人科学家精神家园的举措之一。多年来,科学网一直小心翼翼地维护每一位博主发言的权利,我们不但要让博主说话,还要引导博主就他们关心的话题说话,比如针对学生培养、论文发表、学术反腐、科技体制等话题展开讨论,让每一位博主都能在科学网有所收获。

  同时,科学网搭建了一个跨学科、跨地域的平台,满足了科教界精英群体对于交流互动的强烈需求。很多博主在这里交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不但线上是好友,线下还经常聚会,促成了许多科研合作,让博主们在精神上收获良多。

  在这里,每一次传播、讨论与争鸣都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和共识的达成。通过博主们的努力,有些科教界悬而未决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这种成就感的获得也是科学网的独特价值所在。

  不过,精神需求既有共性也有个性,由于科学网能力有限E星体育,不敢说满足了所有用户的所有精神需求,但这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打造科学平台、构建精神家园,除了永葆初心,更离不开实际运作中的服务。您一直强调科学网的服务性,请问该如何理解服务性?您又如何评价科学网目前的服务能力?

  构建全球华人科学社区的目标决定了我们必须要强调服务性。服务包含很多方面,简而言之,就是服务科学、服务科学家,最终推动科学的健康发展,促进科学家的职业成长。

  十年来,科学网在服务科学、服务科学家方面成效斐然。在服务科学方面,通过新闻、招聘、会议等频道,便利了各类科学信息的即时发布;通过引导各类讨论以及与科技主管部门的交流,推动了科技政策的向好;通过媒体功能的发挥,像啄木鸟一样啄出了科学界的害群之马;通过科普频道,促进了科学向大众的普及。在服务科学家方面,除了提供新闻资讯服务,还着力做好博客频道,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构建了一个可以畅所欲言、可以沉浸其中,甚至可以与网友“大吵一架”然后再“一笑泯恩仇”的精神家园。

  科学网成长于报社的大环境中E星体育,新闻资讯提供是我们的长项,但在服务科学家的职业成长方面,如何发现他们的痛点,如何为他们的课题申请、科学研究、论文发表等提供全方面的贴心式服务,一直是我们希望攻克的难点。当然,这也是所有科学类网站面临的难点。

  如今,媒体上仍然存在伪科学、封建迷信等各类良莠不齐的信息。而科学网拥有出色的科学家资源和高层次的科学交流平台,是国家不可或缺的科技创新平台和科学普及力量。在举国提升科学素养、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趋势下,您认为科学网应当有怎样的担当?

  科学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而全民科学素养更是推动民族创新进步的土壤。目前,从到普通国民,全国上下都将科普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多年来,科学网在服务科学共同体的同时,也不忘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以各种方式推动科教界群体在科学普及方面发力,向社会传播更科学、更理性的“正能量”。

  目前,国内尚缺真正出自职业科学家之手、“货真价实”的原创性科普作品,这不能不说是科普工作的一个短板。而科学网拥有12万来自海内外的实名科学家博主,他们是最专业、素质最高、最负责任的科普群体,理应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报社已经将科普工作作为重点方向,而进一步发挥科学网博主的作用,是我们正在着力推进的工作。

  在移动互联快速发展的形势下E星体育,业界正在热火朝天地讨论和试水媒体融合。在中国科学报社媒体融合方面,科学网有哪些考虑和举措?

  面对传媒大变革,中国科学报社坚持内容为王,同时利用文字、声音、图像等传播手段和表达形式,打通报纸、杂志、网络等新媒体的传播链。为配合全媒体布局,科学网还尝试充分发挥网络及新媒体的媒介形态优势,为报社在媒体融合方面提供技术支持并打造信息传播的网络平台。

  例如,《中国科学报》与科学网彼此合作:《中国科学报》的原创内容构成了科学网的重要新闻来源,而科学网的在线访谈和实名博客等则为《中国科学报》提供了采访线索和报道内容,报纸开设的博客版也被广大读者所喜爱。

  报社在媒体融合方面不断进行改革。2016年,为抢占科技新闻报道先机,报社打通采编流程,要求所有稿件“先网后报”,报送稿件经值班主任审核后全部提前上网。通过前方记者与科学网编辑的通力配合,每日提前上网稿件达数十篇,在重大科技事件的报道中做到24小时实时发布。

  科学网在媒体融合方面的技术平台有力地支持了报社在全媒体理念下的采编策划,一些重要新闻提前布局,一鱼多吃,发挥科学网、各微信公众号、微博、纸媒等社属平台的特点,做到了“时E星体育、度、效”的有机结合。

  另外,科学网开通了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等,微博粉丝超过100万,微信公众号订阅数接近20万。同时,科学网还开通了头条号、网易号等,影响力也正在逐步提升。

  自媒体时代,传统网站挑战与机遇并存。对于定位精准、功能明确的科学网而言,其面临着怎样的时代挑战?又该如何在这一转折点谋求生存和发展?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传统媒体及互联网门户网站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作为一个上线十年的网站,科学网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压力。

  科学网既拥有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又要面对市场化的竞争压力。因为资金不足,科学网在软硬件配置、网络安全等方面面临很大的困难,也无法为工作人员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在同类媒体高价购买稿件的形势下,科学网无力为优质的原创博文提供稿酬。对于那些在困难条件下仍坚守科学传播的科学网员工,以及对科学网一直不离不弃的博主和用户,我要非常真诚地表示感谢。

  有压力才有动力,在媒体数字化的转折点上,大力发展科学网是报社坚定的选择。“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方面,报社正集中自身资源全力建设科学网;另一方面,报社也试图引入新的资源方,争取科学网的更大发展。但不管怎样,科学网将不忘初心,始终以服务科学发展、服务科学家为目标,继续发挥自身专业性、垂直性、互动性的优势,构建一个真正既叫好又叫座的全球最大华人科学社区,成为全球华人科学家最亲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