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星体育专题研讨环节,与会者围绕南京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文化自信自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在特大城市治理上走在前E星体育、做示范,开展“1+1”深入研讨交流。相关部门分享了中国式现代化南京实践的做法,与会专家学者充分发挥“智囊”作用,深入点评、积极建言,既从理论战略高度为各方面发展点明方向,又贴合南京实际出谋划策。
围绕南京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走在前、做示范,南京市科学技术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愿华,从全力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体系化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方面介绍了南京的做法和经验。他说,近年来,南京大力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始终坚持在培育本土科技创新“高峰”上求突破,在创新型产业体系打造上下功夫,在推动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上闯新路,在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和全球创新体系中谋发展。
一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科学定位城市创新坐标。南京积极谋划并强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城市全面创新,国家创新型城市排名跃升到2022年的第2名。
二是加快锻造战略科技力量E星体育,全面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南京坚持走求实扎实的创新路子,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着力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梯次布局建设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培育领军型企业,着力推动原始创新“0-1”“1-10”的突破。紫金山实验室发布了网络内生安全试验场等7项重大原创成果E星体育。国家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技术创新中心揭牌运行。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南京)研发生产的碳化硅高压电力电子器件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南京高华科技、南京英田光学在神舟十六号载人火箭发射、嫦娥五号探月工程等重大国家项目中承担了重要任务。
三是加快技术攻关突破,实现关键核心自主可控。南京驯鹿生物医药研发的伊基奥仑赛注射液获批上市,成为全球首个全人源靶向CAR-T细胞治疗产品。
四是加快培育创新主体,激发科创产业发展活力。南京深入实施“筑基”“强基”“链基”“固基”四基工程,按照科小、高企、规上高企、领军型企业创新矩阵梯次进行培育,高企总数达9068家,5年增长了3倍。今年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5.1%,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超1.7万家,同比增长35.5%,总量居全省第一,新增6家上市公司中,4家登陆科创板,数量仅次于上海,与北京并列第二。
五是加快推进体制机制改革,释放创新发展动能。牵头起草《南京打造全省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行动方案》,协同南京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深化赋权改革试点,研究制定《南京市科技人才评价改革实施方案》,稳步推进《南京科技创新促进条例》立法。
六是加快高效配置资源要素,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南京精准有效制定支持措施,形成涵盖创新主体培育、科技成果转化、关键技术攻关等创新链条各环节的政策27个E星体育。积极融入国际创新网络,在全球22个国家布局建设了33家海外协同创新中心,58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南京建设研发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陈诗波点评时表示,南京作为科教资源大市,在“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排名中连续3年位于全球第8位,2022年国家创新型城市最新排名提升到全国第2位。在前不久发布的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科技集群”排名中,南京位列全球第11位,在中国上榜集群中位列第4位。南京在新时代新征程应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化发展,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着力增强科技创新体系效能,为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走在前、做示范提供更好科技支撑。
对南京来说,要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强化有组织的基础研究;要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要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世界人才中心;要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挥新型制优势。
当前E星体育,围绕贯彻落实习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省委省政府提出南京要发挥省会担当,成为全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引擎”和“主承载区”,不断探索科技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新实践。南京应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释放科教资源优势,依托重大科创平台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抢占信息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制高点,勇担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第一方阵”排头兵责任,打造区域协同创新的重要节点和产业技术创新策源地,构筑代表国家参与高水平国际竞争的特域创新体系。
一是构建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的区域协同创新体系;二是强化同上海、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作对接,共塑产业创新策源功能;三是加快完善科技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四是优化区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和场景应用体系;五是持续深入推动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