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星体育2023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启动式5月20日在京举办。中央、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出席启动式。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为落实习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树立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科技部、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将共同主办2023年全国科技活动周。
5月22日下午,在2023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启动的第3天,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以下简称五十七中)科技周拉开帷幕,这也是今年全国科技周重大示范活动“科普进校园”的启动现场。
以“热爱科学 崇尚科学”为主题的2023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在北京开幕。展区诸多成果聚焦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充分展现了我国科技创新取得的巨大成就。
晴朗的夏日,湛蓝无云的天空下,孩子们在如茵的绿草间奔跑嬉笑,尽情享受阳光的馈赠E星体育。如何保卫蓝天碧草,让这样的美景恒久持续?造访2023年全国科技活动周会场,一些最新技术或能帮上忙。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修改草案)》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和实践经验,大幅度补充了新的制度措施,增加了“科普活动”“科普人员”“公民科学素质”章节,加快建设科普人员队伍,全方位加强和规范科普活动,为进一步促进科普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科学顾问”这一新名词,首次出现在去年暑假放映的《独行月球》片尾,这是影视界从身份上对参与影片创制的科学相关工作者给予明确认可。
首次被写入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预制菜,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自2020年以来,预制菜开始走向餐桌并被广大消费者所熟知,但由于公众对预制食品缺乏了解,诸如“预制菜就是隔夜菜”等误解一度在网上掀起不小的波澜。
科学教育的核心,是要培养学生以科学精神为灵魂、以科学思维为核心、以科学知识为基础,通过科学方法提升自主地探究世界、创造知识、应用实践的能力。
5月30日是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记者从中国科协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活动将以“点亮精神火炬”为主题,采取大联合大协作方式,与全国科技活动周同部署同开展,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团结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厚植家国情怀、勇于创新争先,争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活动将从5月上旬开始梯次推进、逐步升温,将5月打造为科学家精神宣传主题月。
日前,长兴县科协、县教育局、县科技局和湖州市科技馆联合长兴县迈乐幼儿园举办的“第二届STEAM魔法节暨科学家精神进幼儿园活动”启动,活动以“神奇魔法,玩转科学”为主题,整个活动将历时20多天。
本次活动以“热爱科学 崇尚科学”为主题,以“科技服务撑产业,科普宣传惠民生”为主线,由科技部、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会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E星体育、重庆市科技局与相关区县政府共同承办。
9月19日,由科技部、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3年“科技列车渝东南行”活动在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正式启动E星体育。200余名专家深入渝东南地区开展科技科普服务,发挥科技创新优势,助力渝东南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9月20日晚,2023年“科技列车渝东南行”活动走进重庆市石柱民族中学。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校长陈卫为该校高一年级全体学生带来了一场远程科普讲座《肠道微生物与营养健康》。
“太阳出来啰儿,喜洋洋欧郎啰”伴随石柱经典民歌土家啰儿调《太阳出来喜洋洋》E星体育,9月19日晚,2023年“科技列车渝东南行”科学之夜活动在重庆市石柱县民族文化中心拉开序幕。中国地质博物馆、上海自然博物馆、广东科学中心、重庆科技馆等多家科普基地,带来了科学实验秀、科学脱口秀、科普短剧等12个精彩科普节目,献上了一场趣味与创新相结合的科学盛宴。
9月19日晚,一场名为“科学之夜”的科普秀在重庆石柱上演。作为2023年“科技列车渝东南行”的系列活动之一,该活动集聚来自上海自然博物馆、广东科学中心E星体育、重庆科技馆等优质科普资源,为观众带来《会飞的船》《石之英华记》《元帅与国防科技》等科普节目,呈现了一场集科学与艺术于一体的科普嘉年华。
今年的湖南科学之夜结合郴州宜章当地特色,设计了早场“林中新邑”科技(科普)展览会,以及晚场“科学夜故事”集市两场活动,为参与者打造令人流连忘返的“科技嘉年华”。
2023年全国科技活动周重大示范活动“科普进校园”启动式暨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科技周开幕式将在北京举行。
本次海洋科学讲座旨在发挥院士专家在科学普及和科学教育方面的高端引领和率先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深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展示自然生态科学的非凡魅力,激发同学们认识生物多样性的热情。
5月26日,北京海淀公园格外热闹。这里正在举行一场主题为“热爱科学 崇尚科学”的户外高端科普活动。作为2023中关村论坛的配套活动,本次户外科普由海淀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活动以“嘉年华”的形式,通过展览展示、人屏交互、学习互动、VR体验、手工实践等,整合海淀区科普基地、科技场馆、科技企业、学校等优质资源,为民众、特别是青少年搭建寓教于乐的科技体验空间,吸引了两千余名来自海淀各中小学校的学生参加。
“518国际博物馆日” 西双版纳民族博物馆开展科普宣传进校园活动
本次活动以陈列图文展板形式开展“水润万物,生生不息”流动展览,同时,还通过小小讲解员现场讲解和工作人员带领学生制作手工涂鸦、书签制作和非遗展示等形式,对西双版纳世居民族与水形成的可持续生态观进行展示。
宣讲队以“规范使用地图,一点都不能错”为主题,结合语文课文《祖国多么广大》带领大家学习了中国版图的“四至”、范围等版图基础知识,向现场100多名师生讲解了国家版图的概念、重要性。
本次体验课活动以“科学您好编程与人工智能进校园”为主题,从人工智能到底是什么、生活中有哪些人工智能的应用、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有哪些、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等多个方面进行科普讲解,并让学生参与编程,体验搭建和操控机器人的过程。
北京科学中心展台负责人介绍,它是通过旋转磁场,实现电能和机械能的相互转换,带动了银蛋旋转。另外,由于银蛋一头重一头轻,它旋转起来之后,在重力、离心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便竖立了起来。
小小“实验员”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捕捉”到了一只虫子标本,屏幕上随即显示出了虫子的信息茶色长臂金龟。这是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展区的检疫性有害生物3D数字标本库,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掌握检疫有害生物的方法。
生态驿站是将社区产生的厨余垃圾粉碎后投入黑水虻虫处理设施,利用它的食腐性特点,只需67天,就能将厨余垃圾转换为黑水虻虫和虫沙。高蛋白、高脂肪的黑水虻幼虫可用来喂鸡、喂猪,作为饲料投入鱼菜共生系统。虫沙经过发酵成为有机肥,种出的植物又回到人类的餐桌上。
节水微课堂 海绵城市:让城市更有“弹性”
2023年西藏自治区“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本月20日启动
2023年厦门市科技活动周启动,吸引市民群众热情参与,近距离感受科技魅力
感受科技发展成果 体验科学文化魅力 2023年青海省科技活动周现场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