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星体育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习书信选集》(以下简称《选集》)第一卷中收入的多封书信,深刻阐明了科技创新的地位作用,E星体育围绕加快创新驱动、把握创新方向、支持创新创业、加强创新合作等主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鲜活生动的教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多次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作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重大判断。E星体育在《致博鳌亚洲论坛国际科技与创新论坛首届大会的贺信》等书信中,习主席指出,“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国高度重视创新驱动发展,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这些重要论述,体现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发展动力机制及演变规律的科学把握。
科技兴则国家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创新是多方面的,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人才创新等,其中科技创新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纵观历史,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在《致二〇一四浦江创新论坛的贺信》中,习主席强调:“科技引领发展,创新改变世界。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科技创新,就像撬动地球的杠杆,E星体育总能创造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迹。党中央提出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今天,我们必须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在《选集》第一卷的多封书信中,习主席指出:“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给人类发展带来了深刻变化,为解决和应对全球性发展难题和挑战提供了新路径。”当全球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巨大冲击时,“全国科技工作者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在临床救治、疫苗研发、物质保障、E星体育大数据应用等方面夜以继日攻关,为疫情防控斗争提供了科技支撑”。这些重要论述,为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把科技创新的引擎全速发动起来,把发展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路径指引。
通过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的一项重大战略。习主席多次向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致贺信,阐述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强调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助力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这些重要论述,为新时代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努力抢占科技和产业制高点、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行动指针。
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把握时代脉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科技创新,首先要把方向搞清楚。习主席在《致二〇一五世界机器人大会的贺信》等书信中提出要高度关注以下领域:一是“以信息、生命、纳米、材料等科技为基础的系统集成创新”;二是“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三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能源体系”;四是“要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五是“遵循农业科技规律,加快创新步伐,努力抢占世界农业科技竞争制高点”。这些重大战略判断,为我国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的重点科技布局和科技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
牢牢把握产业革命大趋势。科技革命必然引发产业革命。当今全球科技革命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从“科学”到“技术”转化,基本要求是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科技创新及其成果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力,转化为人民福祉。习主席在《致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贺信》等书信中提出:要“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要“把新一代人工智能作为推动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驱动力量,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要“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这些重要论述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发展路径提供了根本遵循。
牢牢把握集聚人才大举措。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在《致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贺信》等书信中,习主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有为人才为之奋斗”“努力培养更多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的复合型人才”,强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这些重要论述既是对科技界和广大科研人员的巨大鼓舞,也是对做好人才工作的有力鞭策。
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2020年5月29日,习主席在给袁隆平、钟南山、叶培建等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回信中提出殷切期望:“希望全国科技工作者弘扬优良传统,坚定创新自信,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勇于攀登科技高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坚持自主创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各方面安全。习主席在《致“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万米海试并胜利返航的贺信》等书信中,对载人深潜、射电望远镜等科技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从‘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到今天的‘奋斗者’号,你们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和自立自强的勇气,践行‘严谨求实、团结协作、拼搏奉献、E星体育勇攀高峰’的中国载人深潜精神,为科技创新树立了典范”,殷切希望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抢抓战略机遇,勇立改革潮头,勇攀科技高峰,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
弘扬科学家精神,为科技创新提供不竭动力。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习主席在《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的回信》中饱含深情地回忆:“五十年前,‘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我在陕北梁家河听到这一消息十分激动。当年,你们发愤图强、埋头苦干,创造了令全国各族人民自豪的非凡成就,彰显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习主席还在多封书信中勉励广大科技工作者,要继续“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艰苦奋斗、团结奋进、勇攀高峰的精神”“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再立新功”。这些重要论述,必将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继承和弘扬科学家精神,为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推进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共创人类美好未来。科学无国界,创新无止境。放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站在历史关口,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对于应对未来发展、人类健康、气候变化等全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习主席在《选集》第一卷的多封书信中指出,“当今世界,各国利益高度融合,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加强科技创新与合作,促进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创新交流”,强调“当前,全球正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挑战,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携手前行、共克时艰。中方愿继续同各方加强科研交流合作,合力突破重大关键科学和技术,推进全球科技创新,为增进各国人民福祉、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不断作出新贡献”。这些重要论述,彰显了中国与世界各国携手推进人类文明繁荣发展的开放胸怀,为解决全球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