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田 稳粮增收添动力E星体育
栏目:公司新闻 发布时间:2023-04-07
 E星体育习强调,“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让农民掌握先进农业技术,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要求“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  各地区各部门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春耕一线,天上飞的无人机,地上跑的北斗导航复合播种机,都成了种粮好帮手,好品种新农艺扎根沃野,田间激

  E星体育习强调,“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让农民掌握先进农业技术,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要求“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

  各地区各部门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春耕一线,天上飞的无人机,地上跑的北斗导航复合播种机,都成了种粮好帮手,好品种新农艺扎根沃野,田间激荡新动能,让粮食安全的支撑保障越来越强。

  清明时节,麦长三节。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大安镇唐营村,绿油油的麦田一派生机。

  “这是制种田,麦子的要求高着呢!”来顺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邓来顺弯下腰拔起一根杂株,向记者解释,混在里面的杂株、劣株,一定要薅干净,保证种子质量。

  合作社的千亩制种田里,10名农民正在细心去杂。据介绍,到了出齐穗阶段,还要第二遍去杂,确保麦种的纯度和品质。麦子成熟后,要在地里干至标准水分后收割,E星体育最后单品单库收储。

  为啥要这么讲究?“我们跟着种业公司订单走,今年主要种‘济儒麦19’,每斤收购价比其他品种高5分。”邓来顺口中的“济儒麦19”,是由济宁市农科院自主选育的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前年合作社试种了500亩,亩产比常规品种高出150至200公斤,亩均增收400元左右,大伙儿都尝到了甜头。去年秋冬种,种植面积扩大到1.5万亩。

  “好种产好粮。良种是丰收的动力,也是企业的金字招牌。”山东众人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平说,目前公司有4条小麦种子加工流水线,确保高品质种子走向市场。

  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国家级制种大县,兖州区去年生产了9.7万吨良种。兖州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李成龙介绍,除了制种,区里还研发育成了7个小麦新品种。今年,区里将国家级制种大县奖励资金重点用于育种研发、质量管控体系建设,大力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

  位于兖州区经济开发区的济宁红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正接续开展新品种选育。“这些年,公司不断打通育繁推体系,科研院所是我们的育种合作伙伴,种子经销商是我们的情报员,市场需要什么样的品种,我们就朝什么方向努力。”公司总经理宁洪娣介绍。

  瞄准高产优质,种业“芯片”越擦越亮。目前,我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6%以上,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E星体育攥紧中国种子,端稳中国饭碗。下一步将持续深入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力争到2025年育种创新能力达到先进水平。

  “秧好一半禾,苗壮一半产。有了机械化集中育秧,E星体育效率一下提起来了,农时踩得稳稳当当,不光省力,而且秧苗齐整壮实,栽插质量高。”芜湖益耕农业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徐文正介绍。

  流水线上,机器“哒哒”作响,空秧盘均匀点上稻种;育秧田里,一块块秧盘摆放整齐,密密匝匝的秧苗长势喜人。不远处的农机棚中,插秧机、无人机、收割机等依次排开。从育秧到除草、施肥、收割,水稻生产实现了全程机械化。

  徐文正是个种粮“老把式”。说起种粮他有一肚子话,村里田多,过去一到农忙,村民们借机器、找人手,甚至还得排队。这几年,在政策的支持下,徐文正先后购置了2台拖拉机、10台插秧机和2台收割机,建起了育插秧中心。智慧农机助力,去年,公司为周边村镇8000多亩地提供了社会化服务。

  说话间,南陵县农业装备服务中心技术员陈忠来拎着工具箱登门了,他要给棚里的插秧机挨个“体检”一遍。“最近接了不少插秧订单,提前给农机上上油、换换件,下田跑起来就更放心了。”徐文正说。

  “提升机械化水平,为粮食丰收更好保驾护航。”农业农村部农机化司副司长王甲云介绍,今年是“农机作业质量提升年”,要针对主要粮油作物,以高质高效机耕、机种、机收作业为重点,分作物、分区域、分环节研判提升空间和配套措施,加快农机升级换代,推动全程机械化模式优化和农机农艺融合集成。

  在河南省获嘉县位庄乡高标准农田基地,种粮大户徐方子正在调试改装好的带状复合种植播种机。“‘玉米带大豆,十年九不漏。’今年机械化这块跟上,效益能再提一提。”去年,他种植了1500亩大豆,复合种植300多亩玉米大豆,亩均增收500元左右。今年,徐方子在原有播种设备的基础上,更换了播种盘,力争一次下地、一播全苗。

  为了多渠道增加农机具有效供给,去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在各地举办了多层次的机具供需对接活动和专题机械化技术培训。同时,发挥补贴政策引导作用,组织承担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的省份将专用播种机、收获机列入农机新产品试点予以支持,补贴额测算比例提高至35%。

  去年秋收,获嘉县大豆平均单产达到310.3公斤。“今年将为不同地块量身定制机械化复合种植方案,帮助更多农户实现‘一地双收’。”获嘉县县长杨新意介绍,县里已总结出一套可推广的大豆种植高产栽培管理技术,E星体育还将发挥国家大豆科技自强示范县的技术创新优势,通过科技培训、良种良法配套等综合措施,进一步提升大豆单产。

  辽宁省新民市兴隆堡镇长山子村,黑土地平整连片,在阳光下泛着油光。顺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于海华抓起一把黑土,高兴地说:“开春刚耙完,瞧,多软乎!就等谷雨之后播种了。”

  土壤好不好,直接影响到作物长势。于海华深有体会,去年雨水偏多,合作社一亩地还是打了1600斤,产量几乎没受影响。一个秘诀就是秸秆还田、免耕播种。

  2021年以来,辽宁省通过差异化作业补助,加快推广机械化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新民市实施黑土地保护项目20万亩。

  于海华介绍,每年秋季,合作社将粉碎的玉米秸秆还田,经过一冬雨雪封冻,春季直接免耕播种。3年下来,土壤有机质增加,孔隙结构改善,水分下渗更快。“深翻后晒垡,病虫草害减少了。现在一亩地能少施一半肥料,过去不打粮的沙土地,土质也基本得到了恢复。”她说。

  每年秋收以后,中化现代农业(辽宁)有限公司新民技术服务中心的技术人员都会上门对耕层土壤取样检测。“你看我这土壤偏碱性,上面提示镁有些低,春耕时咋配肥,我心里头就有数了。E星体育”于海华从手机上点开一张表,上面详细列出了每亩推荐施肥量,“把地养好,丰收就有了好底子。”

  前不久,辽宁首期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培训班在沈阳农业大学开班,于海华参加了培训,记了不少笔记,“上这个培训班,就是奔着最新栽培技术去的,学完我很有信心。我打算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带动更多乡亲一起增收。”

  今年,我国以大豆、玉米为重点,启动主要粮油作物单产提升工程。“通过分作物提出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集成组装方案,集成运用整套增产技术模式,从耕种管收各环节挖掘增产潜力,推动大面积提高单产尽快见效。”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表示,目前正抓紧研究制定综合性解决方案,建立技术措施集成创新平台,把各类单项增产技术措施组装起来,由点到线及面推广,辐射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增效,把增产潜力转化为现实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