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星体育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架构下,科技智库作为我国决策咨询体制的重要构成,在咨政建言、社会服务与舆论引导等方面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水平科技智库在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发展和核心技术攻坚,服务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促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智库期刊作为智库面向社会公开发布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借助多媒体知识传播的同时,其本身也变为重要的媒体智库来支持国家科学决策。因此,智库期刊未来的发展与创新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建设和发展高水平的科技智库期刊,是国家科技智库人才聚集和培养的重要渠道,是跨领域聚集和创新的重要知识交互点,也是国家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通道。在此背景下,笔者以智库刊物《科技中国》为例,从期刊内容出版、知识扩散和增量创新等维度,解析其近年在战略传播和智库咨政等方面发挥的积极效能和价值实现,以期为期刊杂志的创新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随着e-Science、e-Research、第四范式等科学研究范式的发展,智库研究过程更注重科学协作、数据重用、成果共享E星体育。智库期刊作为智库的重要媒体平台,其智库咨政功能承载平台首要是内容出版。近年来,《科技中国》坚持问题导向,通过精准的内容策划、专题栏目、热点评析等方式优化期刊布局,引导期刊向智库咨政方向发展。在内容出版端,形成更高效的选题联动,吸纳优秀智库机构和智库研究团队,快速形成课题研究力,同时,依托美术编辑、交互设计等手段打造“高颜值”智库产品,吸引读者。
刊载文章主题分析。智库期刊通过刊发科技智库成果、支撑科技决策的科学研究、传播科技前沿和科学思想来发挥咨政功能。《科技中国》是智库对外刊发研究成果的优质平台,也是智库之间交流切磋的重要知识窗口。笔者通过对《科技中国》2021年刊载稿件的主题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其研究热点聚焦于科技创新和科技治理分析,主要围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质量发展、前沿科技、国家创新体系、区域创新、知识产权、基础研发、产业链、人工智能等主题开展研究。研究结果为国家科研成果攻关和科技治理体系创新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撑作用(见图1-a)。从年度热点图可以看出,《科技中国》2021年研究热点集中于前沿科技、新型研发机构、生物医药等产业高质量发展等,研究主题紧扣国家科技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国家科技计划和战略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重要的决策支撑作用(见图1-b)。
期刊栏目设置分析。《科技中国》的栏目设置灵活,兼顾专业性和可读性,出版内容立体全面,很契合智库咨政领域的阅读习惯。栏目具备非常显著的智库特征,包括观察、观点、区域、产业、视野、智库、案例和政策等,收发文量也相对较多,显示出智库期刊支撑科技创新智库建设、传播智库成果的特性(如图2所示)。
“智库”栏目,充分吸纳借鉴了智库专报特点,坚持问题导向,不拘泥于学术论文格式,聚焦社会热点问题,剖析典型案例和政策分析,提出最优解决方案。出版内容聚焦“十四五”规划、全球科技创新治理、科技竞争和国际合作、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战略规划和国际热点问题,紧扣国家和时代发展形势,支撑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为我国科技决策和治理提供高效“内脑”支撑。“观察”、“观点”和“政策”等栏目借鉴智库快速反应的能力,针对科技界最新的动态发表具有指引性、权威性的解读。
期刊稿源地域分析。稿源地区分布反映了该地区对科技创新和咨政能力的体现。《科技中国》的约组投稿体系为分布在全国的56位编委专家,在此基础上,逐步向承担智库咨政功能的各类研究单位延伸,形成卓有成效的内容体系。传播数据显示,北京和上海两地的收发稿件较多(如图3所示),北京占比69%。北京和上海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首批建设城市,在科研机构、科技型企业、科技工作者和研发人员具有优势。北京国家部委研究单位聚集,高校院所云集,学科门类齐全,人才智力资源丰富,对创新要素集聚吸纳能力强,科技工作者多,居全国首位,是作为稿源主要集中地的主要原因。全国智库机构主要分布在北京和上海,对于推进《科技中国》期刊咨政能力建设而言具有更根本、更基础的支撑作用。
从稿件来源机构分布可以看出,《科技中国》的作者主要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科技管理干部学院、湖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江苏省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江西省科学院科技战略研究所、上海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等单位(如图4所示)。这些单位均为我国智库机构,作为思想库、智囊团,主要从事国家科技战略、政策、体制、管理、预测、评价以及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研究,为国家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决策提供咨询和建议。这些智库机构选择《科技中国》作为传播载体公开发表高质量研究成果,足以证明《科技中国》在智库咨政方面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E星体育。
传播推介新知识、新思想、新文化、新信息是期刊始终不渝的目标。作为知识生产与知识应用的搬运工和沟通桥梁,期刊的社会使命就是知识扩散。智库期刊作为“知识库、知识中心和信息中心”的传播载体,通过为政策制定者、决策者、资助者和公众宣传思想观点、政策主张和制度设计等,实现其知识扩散功能。
稿件下载及引用分析。2021年《科技中国》全年发表328篇文章,总下载数为47601,均篇下载量为145.1;被引文献总数55,总被引数为71,篇均被引1.35,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该期刊在知识扩散方面比较活跃。《科技中国》下载量TOP10和被引量TOP10的稿件主要刊发在前沿、区域、观察、产业等栏目,某一栏目高下载量稿件的绝对数量不仅能反映该栏目对期刊影响力的贡献,而且更能体现其文章的潜在影响力。《科技中国》秉承“传播科技知识、服务科研人员、支撑决策应用”的办刊方向E星体育,旨在打造发表科技与创新发展方面智库咨政类稿件的“排头兵”、科技智库成果报告应用的“聚集地”。其读者用户覆盖国家相关部委、科技厅局、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型企业、科技园区、孵化器(众创空间)、机构协会、创新型企业、科研从业人员等。可见,《科技中国》在传播科技前沿和区域创新发展方向初具规模,表现出一定的决策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
稿件高被引内容分析。一般而言,下载量越高被引量也越高。经分析,《科技中国》高被引稿件和施引用稿件的题目和研究内容发现“柔性电子技术”、“非易失半导体存储器技术”既是高下载量稿件,又是高被引稿件;既是国家政策下的热点和难点,又是国家战略部署和创新驱动发展亟须解决的问题。“柔性电子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为该刊2021年被引用最高的稿件,说明柔性技术不仅受到管理者和决策者的广泛关注,科研机构、科技型企业等基础研究人员也争相开展相应的研发和知识分享E星体育,因此,《科技中国》对高精尖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知识传播和交流作用。从学科角度来讲,跨学科之间的知识流动较为频繁,以《科技中国》为主的管理学/社会科学综合期刊为各个基础学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方向和政策支撑,起到“领航灯”的作用。
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背景下,智库期刊的规范运行以及拓展学术核心期刊的智库功能,塑造期刊“智囊”角色,已成为提升期刊社会影响力与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打造国家高端智库媒体传播平台、建设世界一流智库的内在要求。科技中国杂志社正在优化“一体两翼,提质增效”策略,经过四年(2018-2021)的智库期刊建设,其出版的《科技中国》着力开拓创新,夯实提升原创能力,在科技智库建设和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体系化支撑能力。
坚持“内容为王、思想为王”,注重内容传播与经营投资双提升。《科技中国》坚持以优质内容和思想引领出版导向,不断提升采编人员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形成了鲜明的品牌辨识度;坚持以质量而不是数量来体现其咨政能力,防止智库成果传播“空载”、“过载”;坚持向内容要红利,针对内容周边及衍生服务的价值提升,采取联合研究、调研、简报资料等方法,实现内容传播与经营投资双提升。《科技中国》围绕国家“四个面向”及科学共同体的共同关切等的科学问题,精心策划了关于国家创新体系、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工智能、知识产权保护、国际科技合作、科技治理与伦理等一系列选题主题和文章,充分发挥了智库期刊提升决策效能的作用,夯实了智库咨政的价值认同。
构建高品质作者库。与学术研究相比,智库研究有“短精实”、“稳准狠”的特点。《科技中国》用稿或是独立思考,或是数据分析,或是实地调研,或是有课题支撑。《科技中国》聚焦智库咨政领域,围绕重点智库单位,通过跟踪相关研究团队的研究进展,发掘研究前沿热点,及时以主题、专题约稿等方式争取刊发前沿科技成果。利用参加学术会议、学术报告等,与相关研究团队成员保持密切联系,主动约组稿。针对发文机构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这种地域分布不均现象,《科技中国》编辑部正在想方设法“走出去”、“引进来”广泛征集好稿,跳出所在机构和地域,强化对其他地区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辐射,挖掘建立自己的高品质作者库。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分工明确的编辑团队对期刊杂志的发展至关重要。《科技中国》以主编、编委专家的专业化为基础,全方位打造一支政治强E星体育、业务精、作风正的高水平办刊队伍,积极参与出版智库高质量建设计划。鼓励编辑团队成建制、有计划走出去,与智库研究团队、学术领域专家、出版领域同行交流和学习,接受新的出版理念和创新思想,为建设顶级智库刊物提供充足的动力和强劲的发展势头。选择合适的契机,将编辑工作与研究工作相结合,让编辑团队也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探索智库期刊人才培养新模式——嵌入式科研服务模式。通过嵌入政府政策研究过程解决科技智库“内脑”和“外脑”的协同问题。嵌入式科研服务模式是嵌入决策的完整过程,和“内脑”开展更密切的对接合作。研究内容应涵盖调查研究、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分析判断等过程研究,充分发挥智库标准与技术支援的优势,服务“内脑”的科技政策研究。
《科技中国》智库咨政的价值认同仅从以上三个维度还不足以说明,需要后续从智库专家遴选、人才培育、网络知识传播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验证,这也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作者单位 李浩 科技中国杂志社 张素娟 董洁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科技情报研究所)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